车手芦晋:飞驰肯尼亚“地狱之门”

24直播网 新华网 解冰昕 2025年04月11日 09:15

  体育日报内罗毕4月10日热讯(记者王琪、李卓群、李亚辉)在肯尼亚“地狱之门”国家公园,一辆灰色赛车缓缓驶向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(WRC)分站赛收车台。这一刻,芦晋等了32年。

  肯尼亚萨法里拉力赛是今年WRC赛历上的第三站。芦晋是50余名参赛者中仅有的中国面孔。一个多月里,他的体重从81公斤掉到70公斤;包含四天赛程在内,一周睡眠总时长不足24小时

  3月23日,芦晋(左)和领航员手持奖杯合影留念。体育日报发(受访者供图)

  49岁,芦晋刚刚捧起个人首座WRC肯尼亚分站赛的完赛奖杯。“最初,赛车是梦想。如今,赛车是生活,已经融进血液里,分不开了。”他说,“如果没有热爱,支撑不到现在。”

“啪地来了架飞碟”

  停摆五年的香港-北京汽车拉力赛在1993年回归,少年芦晋偶然迎来了人生的赛车启蒙。“完全蒙圈,好像看到城里啪地来了架飞碟,前所未见,相当震撼。”

  三十多年后,那场颠覆认知的比赛仍清晰如昨:日暮时分,卢宁军、科林·麦克雷等名将的赛车沿着107国道朝着石家庄市中心呼啸而来,排气管发出山响的轰鸣,芦晋闻声回首,赛车前射灯的强光晃得他睁不开眼睛。

  “就跟放电影一样,灯光太亮了,紧接着车拐过弯来,声音特别响,吓得人们都往便道上的花池子里跑。”芦晋说,“以为过弯开到三四十公里每小时就够了,结果个个都到一百多。脑子一片空白——这不翻吗?车还能这样开?”

  对赛车的痴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次年港京拉力赛,他专门租了相机,斥24块钱“巨资”买胶卷,拍完只有两张照片能模糊看清车影,其他全是一道道光轨。“那也超级喜欢。”芦晋说,“如果问我当时还有别的梦想吗?没有。”

  芦晋一成年就考了车本帮家里拉货,跟着父亲学修车,也背着家人练车。没有教练指点,芦晋就钻研吉米·麦克雷培训卢宁军的录像带;开不起涡轮增压的四驱赛车,就用国产小皮卡练侧滑;没机会参加正式比赛,就在驾校里画赛道,租车和朋友切磋。

  2024年12月1日,在肯尼亚,芦晋参加当地举办的漂移赛。体育日报发(受访者供图)

  2001年至2002年,芦晋密集进行雪地训练。据他回忆,在积雪的封闭柏油路面上,车辆几乎毫无控制可言,拉起手刹或重踩刹车,车辆会瞬间偏移方向。

  一次撞上路牙,车险些侧翻,芦晋顿时全身僵住,之后练车时也不自觉地减慢了车速。然而,心底总有股不忿推着他再试一把。“撞过一次,就不可能停下来了。没人能浇灭你的执念,一定得把这道坎迈过去。”

  但在芦晋眼中,赛车并非等于一味开快车。“加速很容易,踩油门就行。但刹车踩不好是会翻车的。赛车的关键在于控制速度,而控制车速与心态相关。心态稳了,做事也不会手忙脚乱。”他说。

一个月,一台车

  当过驾校教练、开过改装车店、写过汽车专栏、做过签约车手、组织过汽车赛事……芦晋的人生总围着车转。他擅长漂移和短道拉力,在省里乃至全国赛中屡获殊荣,但在国际拉力赛场上迟迟未能更进一步。

  因配件运输延误,芦晋无奈放弃参加2024年肯尼亚萨法里拉力赛。今年,当地政府大力扶持汽车赛事发展,WRC官方减免报名费用并放宽改装标准。机会再次摆在芦晋面前。

  为瘦到72公斤的参赛上限,芦晋每日三餐仅以小碗挂面汤果腹,饿了就喝水、吃巧克力。繁重的改装任务也让他仅用25天就接近目标体重。从设计配件、联系厂商、计算邮寄周期到组装、认证,芦晋都亲自操刀,带领4位维修技师,用28天打造一台符合国际汽联标准的拉力赛车。

  3月6日,在肯尼亚莫戈蒂奥,芦晋(左)在改造车间与技师一起工作。体育日报记者 李亚辉 摄

  “只要不头晕,我就跟他们一起干;饿得头晕了,就坐旁边歇一会。”他抬起满是划痕的双手说,“每天不用钢丝球搓,根本洗不干净,全是油。”

  芦晋的住所位于首都内罗毕西北200多公里处,紧邻高速公路,周围是空旷的草地,到附近稍微大一些的城镇纳库鲁也要驱车一个半小时。他形容这段“闭门造车”的日子像“在庙里做和尚”,只有懂车的人才解其中味,“赛车能给你希望,让你不断创造目标”。

  距离验车仅剩12天,架子上的赛车还是半成品,芦晋的脸上却透不出焦虑。“翻车、撞车……我全都经历过。这台车是我一扳子、一扳子拧出来的,我相信我的车,也相信自己能控制它。”芦晋微笑着说,“我不想跑多快。完赛,就是最大的成功。”

  3月20日,芦晋与肯尼亚领航员基鲁伊坐在涂装一新的赛车里,准时现身内罗毕肯雅塔国际会展中心的发车序列。

地狱之门,全油!

  第73届肯尼亚萨法里拉力赛全程1397.91公里,包含21个特殊赛段,累计383.1公里。三月正值雨季,红土、细沙、草原、尖石、沼泽和涉水路等地形遍布考验。四天里,爆胎、失控和机械故障频发,导致至少7名WRC1组、2组车手彻底退赛,包括两届世界冠军罗万佩拉。

  肯尼亚赛道的险峻也没有放过低组别选手。开赛日,经验不足的基鲁伊屡次报弯失误,芦晋在短道赛段仅靠记忆摸索前行。接线故障使变速箱性能每况愈下,芦晋只好牺牲次日赛程以换取抢修时间

  为鼓励选手完赛,赛事规则允许阶段退赛的车手在接受罚时后于次日重新发车。可当芦晋在第三天重返赛场,26.97公里的“沉睡勇士”赛段又出一记重拳。半米深的泥沼、密集水坑和锋利尖石接连设障,芦晋后半程锁定1档艰难突围。赛车刚冲过赛段终点就彻底抛锚,维修团队奋战至凌晨两点。仅过6小时,收官日又拉开了帷幕。

  3月23日,在第73届肯尼亚萨法里拉力赛上,芦晋的赛车冲过终点。体育日报发(受访者供图)

  所幸,芦晋在他最渴望征服的“地狱之门”赛段找到状态。

  “地狱之门”国家公园因悬崖上的狭窄裂缝而得名,园内10.53公里长的赛道是通向比赛终点的最后一程。“落差大,盲弯多,沙土厚。只要安全冲下山,前方就是一条直道,我必须全油门到底。”芦晋说。

  坐在亲手改造的赛车里,以140至1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驰,耳畔响起的并不是《平凡之路》。“我一直在听发动机有没有变音,别的都没想。”芦晋说。那一刻,他享受着在电光石火间调动全部驾驶技艺,释放赛车所有潜力,并在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速度下操控自如。

  3月20日,芦晋在第73届肯尼亚萨法里拉力赛起点处准备出发。体育日报记者 李亚辉 摄

  随着引擎在终点熄火,32年热爱、一个多月苦修、四天近乎不眠不休凝聚成了“完赛”这一特殊却平凡的结果。芦晋庆幸“没翻车”,也感慨“特别累”。置身于总有人正年轻的竞技场,他并不为迟来的突破而可惜,只是忠于自己的节奏。

  “赛车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。等一切成熟了再去尝试,收获才可靠。拉力赛不是娱乐,是真正的战斗,需要提前规划。”

  那明年再战WRC肯尼亚分站赛吗

  “来!为啥不来?”芦晋回答,“都计划好了,我从5月份开工,明年要让这台两驱车赶上四驱车。”

上一篇:CBA季后赛:青岛力克浙江晋级八强

下一篇:返回列表